示踪气体法在管道漏水检测中独辟蹊径,为查找那些隐蔽又顽固的漏水点提供新思路。该方法核心在于将特定的示踪气体注入待检测管道系统,利用气体极强的渗透性与流动性,追踪它从漏口逸出的踪迹。
常用的示踪气体有氮气、氦气等,氮气因其惰性、廉价且易获取,应用较为广泛。操作时,先将管道一端封闭,另一端接入注气设备,把示踪气体缓缓充入管道,直至达到预定压力与浓度。随后,检测人员带着高精度气体传感器,沿着管道上方地面、周边检查井,或是建筑内部可疑渗漏区域排查。一旦传感器捕捉到示踪气体浓度异常升高,便意味着附近存在漏水点,气体正从破裂处泄漏出来。
氦气灵敏度更高,常用于对检测精度要求严苛的精密管道系统,像电子芯片制造工厂的超纯水输送管道。哪怕极其细微的泄漏,氦气也能快速渗出,配合高灵敏质谱仪检测,能把漏点定位精确到毫米级别。
示踪气体法不受管道材质、管径大小过多限制,尤其适用于塑料管道这类声学检测效果欠佳的管材。但前期气体注入需严格控制压力,防止过高压力对本就脆弱的漏口造成二次破坏;后期气体回收处理也需妥善安排,避免随意排放污染环境,从精准探测到环保收尾,各个环节紧密相扣,让示踪气体法在漏水检测舞台大放异彩。